在上海的过去30年中,林风眠的“五彩诗”取得了圆满的成就。
1951至1977年林风眠的上海艺术之路
今年是林风眠诞辰120周年。不久前竣工的成士发美术馆第4展厅现在正在举行。它是上海中国画院收藏的40多幅林风眠画作的稀有收藏。这些作品大部分是林风眠1951年至1977年定居上海时所画的。从中人们可以看到,“还有柳柳的嫩绿,秋天的橘红色,荒凉的野外穿越和渔夫。就像艾青在《色彩诗》中评论林风眠的画时一样感叹。
林风眠被誉为“绘画界的抒情诗人”。这种艺术风格是如何实现的?让我们回顾一下林风眠在上海中后期的30年艺术生涯。
-编辑
作为林风眠一生中多次居住的“来宾村”,上海一直记得他,并在无休止的文化写作中提到他。 1979年6月,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了林风眠的油画作品集,其中62件精装印刷。吕萌写了《抒情诗》序言,标题体现了他绘画的精神实质。早在1926年,林风眠就在《东西方艺术的未来》一书中写道:“艺术是人类情感的冲动,它以等价的形式在外部表达。因此,可以看出,艺术实际上是一种调和或放松人类情感的方法。” “中国最好的艺术是抒情。”在上海的27年中,林风眠一直处于内在探索和创造的状态。尽管他还参与了一些深入的生活创作,但他从未在更多的私人空间和时间以及在一个更加紧迫和令人沮丧的历史关头放弃“抒情绘画”。诗人艾青是杭州国立艺术学院林风眠的学生,他在读了《林风眠画集》之后写了一首长诗《色彩诗》。 “画家和诗人的眼睛相同,他们通过灵魂之窗向世界寻求艺术观念。”他认为林风眠是“绘画领域的抒情诗人”。